臨朐沂山風景區:借山造勢精彩轉型
短短兩年時間,有著自然和文化“雙遺產”的沂山,躋身國家5A級旅游景區,完成我市創建5A級景區的“開山”之作,東鎮沂山祭儀又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沂山在角色轉變中,快速走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常態。
沂山風景區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將沂山資源稟賦與經濟轉型發展機遇高度契合,充分發揮沂山的文化和生態優勢,以“打造國家級旅游休閑勝地和度假天堂”為目標,以“最大限度地放大5A品牌效應”為主線,打造繼“山水聖人”“黃金海岸”之后的山東旅游第三極,打響“靈氣所鐘,山水臨朐”品牌,打開了我市南部發展的“心結”,推開了我市旅游黃金際遇期的“窗口”。
立足高端規劃先行
2013年12月,沂山景區獲評我國旅游景區質量的最高等級——5A級,這是揚帆遠航的呼喚,是催人奮進的號角。如何在巔峰起點上實現新的突破?沂山風景區有著“會當凌絕頂”的信念,跳出沂山看沂山,將沂山放在更大的區域和更高的層面上考量,負重奮進,真抓實干,譜寫嶄新的“出山”篇章。
沂山自2013年成立新的黨工委、管委會以來,就用10年后的眼光,來謀劃沂山旅游的發展,對規劃發展藍圖上的每一處落筆,都懷著慎而又慎的態度和貴重如山的覺悟。他們高起點科學統籌規劃沂山旅游發展,劃分功能區,保護與開發並重,豐富完善旅游服務配套功能,把沂山打造成為以沂山為中心,輻射臨朐、青州、安丘、昌樂等市縣的區域旅游綜合體。
創成國家5A級景區后,他們統籌協調景區、農村、林場三者之間的關系,及時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方向,把“造景留人”作為投入重點,變游客走馬觀花的“快”旅游為親近自然的“慢”體驗。他們堅持規劃先行,用超常規的思路和舉措,聘請國內外高層次專家和團隊,對148平方公裡的轄區進行全方位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靠科學的規劃引領沂山旅游的大發展、大突破。
為了讓沂山小城鎮建設實現地域特色、歷史記憶、傳承文化三位一體,以聖水河改造治理和西草山亭整村搬遷改造為契機,在方圓7平方公裡的范圍內,對現有六個山村進行整體搬遷改造,依山就勢,臨山濱水,高起點、高標准規劃建設一批體驗性、參與性項目,打造獨具沂山特色的旅游小鎮,讓游客來得了、住得下、留得住、玩得好。
以沂山迎賓大道和正在治理的汶河河道為依托,按照“以路為軸、以河為脈、兩翼展開、整體開發”的城鎮建設思路,高標准配套建設旅游地產,把鎮區打造成集休閑、娛樂、購物於一體的旅游綜合體。
他們積極探索實行沂山全域均衡發展的路子,以現有旅游專線為基礎,聘請專家論証規劃北大門至東大門的旅游專線建設,最終形成50公裡長的沂山旅游環線。這條跨沂山風景區管委會、蔣峪鎮兩地的50公裡長的沂山旅游環線,從南門至北門,依次串聯起旅游特色小鎮、旅游綜合體以及生態農業觀光、鄉村休閑度假、徒步探秘、農家樂體驗四條鄉村旅游發展線路。
力爭用3—5年的時間,在整個風景區形成“旅游特色小鎮和旅游綜合體南北兩核集聚、環線串聯輻射、主次中心梯度發展”的現代旅游服務格局,使沂山成為繼“山水聖人”、“黃金海岸”之后的山東旅游第三極,實現山東旅游的中路突破,真正成為國家級的旅游休閑勝地和度假天堂。
守住“根脈”資本進山
大美沂山,移步換景,美輪美奐,傳承往古流韻的大山展現著日新月異的新姿,以致到沂山自駕游的游客驚嘆導航追不上旅游版圖的升級速度。
沂山精彩之變的速度緣於沂山開發的大投入。從山腳到峰頂,一個個令人欣喜的變化,展示著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后的沂山,抓住破繭成蝶的嶄新機遇,大規劃,大投入,以如椽巨筆,以遒勁的筆峰和筆力潑墨出“大美沂山”的中國畫。
投入5000萬元拓寬改造的沂山迎賓大道,串聯進了長深高速“旅游黃金通道”,八方游客不費周折,長驅直入這方名山聖水。
在東鎮湖西岸、與聖水河接駁處,山水一色的沿湖景觀讓游人放慢了腳步,進入了親近自然的“慢”體驗模式。佔地47畝的濱水休閑廣場投資2500萬元,並成功申報為省級濕地公園。
東鎮湖南岸3平方公裡臨山濱水的絕佳區域,半島垂釣區、野外露營區、山地騎行區、房車停靠區四大主題活動區域將在春暖花開季節首次接納游客。
長1088米的山頂滑道、天衢園景區和三條登山木棧道,飛架在玉皇頂、法雲寺兩個景區之間,讓游客流連忘返。百丈索道、歪頭崮索道也已建成基礎。這些項目總投資達2500萬元。
“鎮湖沙洲”濕地體驗,“沂山人家”鄉村休閑、“汶水澄清”生態游樂、“鎮山之源”文化展示等,四大主題區自東向西,被精心布局在東鎮廟至東鎮湖全長3公裡的河道旁,聖水河改造治理一期工程總投資6000萬元,佔地30公頃,沿河建設沂山人家、五鎮茶庄、親水平台、書畫影壁、陶藝館、水上棧道及生態濕地等項目和景觀小品。
一處集藍莓種植、生產經營、旅游觀光、酒文化展示為一體的加拿大風情庄園已在沂山落戶。由秦池集團與加拿大賽維科技公司合資建設的秦池藍莓酒庄項目,總投資1.5億元,佔地1000畝,其中藍莓種植面積900畝,規劃建設用地100畝。
……
沂山借山引資,開發如虎添翼。僅2014年,沂山就吸引各種資本2.6億元投入開發建設。
傳承“基因”打造唯一
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創成國家5A級景區后,沂山以新型小城鎮建設為載體,始終牢牢把握傳承文化和生態兩大“基因”優勢,保護與開發並重,打造唯一,助力沂山提質升級。
在新的起點上讓沂山的開發有魅力、可持續、有影響力,關鍵在文化先行。對如何在挖掘當中提煉,在保護中傳承和弘揚,在建設中把文化進行物化,在發展中進行繁榮,沂山風景區對此進行了深入探索。他們認為隻有立足文化,全面挖掘遺產價值,弘揚優秀文化,才能利用豐厚的文化旅游資源和相關產業帶動,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
沂山歷史文化遺存豐厚,有著獨具特色的帝王文化、鎮山文化和北方民俗文化。東鎮廟和泰山岱廟的功用一樣,集聚起了沂山悠久的鎮山文化,自黃帝登臨沂山封禪,先后有十朝十六帝登臨祭封,東鎮碑林在全國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東鎮沂山祭儀在每個歷史階段都透露出不同的文化信息,是傳承、豐富和發展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以此為突破關口,投資1000萬元對東鎮沂山祭儀進行挖掘梳理,最終從全國申報的1111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實現了臨朐國家級“非遺”項目零的突破,進一步提升了景區的知名度和人氣。以此為著力點,精心打造集傳承、展示、觀光、休閑、互動為一體的東鎮沂山祭儀綜合傳承中心,打造國學和傳統教育基地。
在聖水河北岸,建設漢、明、清三大古建筑群組團。古建長廊串起亭台樓榭,周邊配套具有北方民俗特色的農家樂建筑群。游客可體驗不同時期的帝王文化和民俗文化,產生穿越時空的感覺。
以沂山民間傳說為藍本,歷史動漫劇《趙匡胤沂山伐韓通》進入創作階段。
對沂山眾多珍貴資源修復、完善、提高和整合,“喚醒沉睡資源”譜出了沂山“打生態牌、唱文化戲、念山水經、走特色路”的協奏曲。一步一景,一磚一瓦,沂山處處透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氣度。
沂山生態環境良好,小氣候條件比較優越,森林覆蓋率達到98.6%,為山東省之最。這裡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11萬個,是得天獨厚的“天然氧吧”。沂山風景區管委會將這一獨具的生態優勢和獨特的地勢轉化為發展的疊加優勢,將森林旅游、健康養老、體育產業和生態觀光等多種業態融於一山,增強了沂山的總體實力。
東鎮沂山祀山大典、國際百公裡戶外運動挑戰賽、東鎮廟會、槐花節……2014年第二屆中國沂山文化節活動異彩紛呈,一個個主題活動交織著生態和文化融合優勢。
沂山開發,既是遵循生態文明的發展規律去探索、去實踐的新型城鎮化實踐,又是以旅游活化文化遺產、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質的高端定位旅游開發實踐。
擦亮“招牌”優勢后發
吃住行游購娛既是使旅游業成為拉動性極強產業的要素,也是小城鎮提高承載力的重要抓手。沂山作為山東省第九家5A級旅游景區,成為繼“山水聖人”、“黃金海岸”之后的山東旅游第三極,將實現山東旅游的中路突破,這樣整個濰坊西南部就集聚成為引領山東旅游的中路集團軍。沂山風景區對進入后5A時代的沂山高端定位,精准發力,做大做強了一個個后發優勢。
借助沂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這塊“金字招牌”,沂山以建設生態文化旅游為特色的新型小城鎮建設為契機,推動旅游新業態新產品打造,拉動濰坊西南部的發展和崛起。
他們著力打造濰坊旅游的第一高峰。沂山是地理上的濰坊第一高峰,實現了濰坊市5A級景區零的突破,作為我市旅游產業發展的新引擎,當以山高海闊的胸襟,整合周邊資源,做活存量、做大增量,奮力挺進中國旅游品牌的第一方陣。
為了發揮出旅游品牌對區域發展的輻射力和吸引力的“蝴蝶效應”,擴大沂山知名度是首要任務。在創新宣傳營銷打響沂蒙山品牌中,沂山將宣傳營銷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們探索實行聯合營銷,聯合蒙山景區投入1000萬元與北京縱橫攬勝策劃集團合作探索進行托管營銷。組建專職營銷隊伍,由兩名班子成員分別牽頭常駐濟南、青島等重點地市,進行高密度宣傳營銷,先后與683家旅行社簽訂了旅游協議。大力開拓網絡營銷。與同程網、去哪兒網、途牛網、驢媽媽網等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成了微信公共服務平台,讓游客“指尖上觸摸沂山”轉換為“身臨其境體驗沂山”。
雄踞魯中,冠冕沂蒙,沂山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品牌優勢和基礎條件,優越的區位交通優勢,成為我市南部打通外部的區位節點﹔豐厚的文化旅游資源,能夠大力提升濰坊南部發展的品質﹔良好的基礎條件,可以有效集聚資源加快城鎮化進程。今天,作為濰坊市西南部山區最具砝碼的發展節點,沂山良好的資源稟賦優勢大幅提升,而且其較強的區域融合發展優勢通過文化的輻射已經凸現,已經顯示出了帶動臨朐、青州、安丘、諸城等西南部山區旅游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濰坊西南部鄉村游以沂山為龍頭文化旅游產業融合抱團發展前景廣闊。
作為齊魯大地底蘊深厚的文化名城,我市將打造文化創意旅游基地作為重要戰略之一,沂山不負盛名,依托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和生態資源,積極發展旅游業,做好與文化的融合文章,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業融合度,增強了濰坊文化旅游產業集群的要素集聚能力,奮力推動全市文化旅游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方向發展,奠定了濰坊在山東旅游的中路軍地位。
全省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給沂山新的機遇,拓展了開發路徑:由近及遠,實行主題化、區域化開發。引進建設藍莓酒庄、影視基地和大型娛樂設施,逐步形成旅游特色小鎮。同時,還開發生態農業觀光游線路。大量栽植草莓、蘋果、桃、杏、梨等作物,讓游客既能賞花海、聞花香,還能親自動手採摘果實,充分體驗原汁原味的鄉村氣息。
多贏的綜合開發優勢讓沂山融入全市均衡發展大格局中,與突破濱海和“兩河”開發發展戰略相互呼應,深度融合。“兩河”均與沂山源遠流長、息息相關。其中濰河的主要支流汶河和彌河主流,都源出沂山。汶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已於2014年3月開工建設,總投資5600萬元,建溢流壩、滾水橋,河道開挖疏浚,兩岸復堤並打通交通道路,栽植各類綠化苗木,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了村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
正本清源,加大沂山開發保護力度,對我市貫通“兩河”全域,打造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聯動示范區,引領帶動水網城市建設,功在當今,利在后世。
沂山風景區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將沂山資源稟賦與經濟轉型發展機遇高度契合,充分發揮沂山的文化和生態優勢,以“打造國家級旅游休閑勝地和度假天堂”為目標,以“最大限度地放大5A品牌效應”為主線,打造繼“山水聖人”“黃金海岸”之后的山東旅游第三極,打響“靈氣所鐘,山水臨朐”品牌,打開了我市南部發展的“心結”,推開了我市旅游黃金際遇期的“窗口”。
立足高端規劃先行
2013年12月,沂山景區獲評我國旅游景區質量的最高等級——5A級,這是揚帆遠航的呼喚,是催人奮進的號角。如何在巔峰起點上實現新的突破?沂山風景區有著“會當凌絕頂”的信念,跳出沂山看沂山,將沂山放在更大的區域和更高的層面上考量,負重奮進,真抓實干,譜寫嶄新的“出山”篇章。
沂山自2013年成立新的黨工委、管委會以來,就用10年后的眼光,來謀劃沂山旅游的發展,對規劃發展藍圖上的每一處落筆,都懷著慎而又慎的態度和貴重如山的覺悟。他們高起點科學統籌規劃沂山旅游發展,劃分功能區,保護與開發並重,豐富完善旅游服務配套功能,把沂山打造成為以沂山為中心,輻射臨朐、青州、安丘、昌樂等市縣的區域旅游綜合體。
創成國家5A級景區后,他們統籌協調景區、農村、林場三者之間的關系,及時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方向,把“造景留人”作為投入重點,變游客走馬觀花的“快”旅游為親近自然的“慢”體驗。他們堅持規劃先行,用超常規的思路和舉措,聘請國內外高層次專家和團隊,對148平方公裡的轄區進行全方位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靠科學的規劃引領沂山旅游的大發展、大突破。
為了讓沂山小城鎮建設實現地域特色、歷史記憶、傳承文化三位一體,以聖水河改造治理和西草山亭整村搬遷改造為契機,在方圓7平方公裡的范圍內,對現有六個山村進行整體搬遷改造,依山就勢,臨山濱水,高起點、高標准規劃建設一批體驗性、參與性項目,打造獨具沂山特色的旅游小鎮,讓游客來得了、住得下、留得住、玩得好。
以沂山迎賓大道和正在治理的汶河河道為依托,按照“以路為軸、以河為脈、兩翼展開、整體開發”的城鎮建設思路,高標准配套建設旅游地產,把鎮區打造成集休閑、娛樂、購物於一體的旅游綜合體。
他們積極探索實行沂山全域均衡發展的路子,以現有旅游專線為基礎,聘請專家論証規劃北大門至東大門的旅游專線建設,最終形成50公裡長的沂山旅游環線。這條跨沂山風景區管委會、蔣峪鎮兩地的50公裡長的沂山旅游環線,從南門至北門,依次串聯起旅游特色小鎮、旅游綜合體以及生態農業觀光、鄉村休閑度假、徒步探秘、農家樂體驗四條鄉村旅游發展線路。
力爭用3—5年的時間,在整個風景區形成“旅游特色小鎮和旅游綜合體南北兩核集聚、環線串聯輻射、主次中心梯度發展”的現代旅游服務格局,使沂山成為繼“山水聖人”、“黃金海岸”之后的山東旅游第三極,實現山東旅游的中路突破,真正成為國家級的旅游休閑勝地和度假天堂。
守住“根脈”資本進山
大美沂山,移步換景,美輪美奐,傳承往古流韻的大山展現著日新月異的新姿,以致到沂山自駕游的游客驚嘆導航追不上旅游版圖的升級速度。
沂山精彩之變的速度緣於沂山開發的大投入。從山腳到峰頂,一個個令人欣喜的變化,展示著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后的沂山,抓住破繭成蝶的嶄新機遇,大規劃,大投入,以如椽巨筆,以遒勁的筆峰和筆力潑墨出“大美沂山”的中國畫。
投入5000萬元拓寬改造的沂山迎賓大道,串聯進了長深高速“旅游黃金通道”,八方游客不費周折,長驅直入這方名山聖水。
在東鎮湖西岸、與聖水河接駁處,山水一色的沿湖景觀讓游人放慢了腳步,進入了親近自然的“慢”體驗模式。佔地47畝的濱水休閑廣場投資2500萬元,並成功申報為省級濕地公園。
東鎮湖南岸3平方公裡臨山濱水的絕佳區域,半島垂釣區、野外露營區、山地騎行區、房車停靠區四大主題活動區域將在春暖花開季節首次接納游客。
長1088米的山頂滑道、天衢園景區和三條登山木棧道,飛架在玉皇頂、法雲寺兩個景區之間,讓游客流連忘返。百丈索道、歪頭崮索道也已建成基礎。這些項目總投資達2500萬元。
“鎮湖沙洲”濕地體驗,“沂山人家”鄉村休閑、“汶水澄清”生態游樂、“鎮山之源”文化展示等,四大主題區自東向西,被精心布局在東鎮廟至東鎮湖全長3公裡的河道旁,聖水河改造治理一期工程總投資6000萬元,佔地30公頃,沿河建設沂山人家、五鎮茶庄、親水平台、書畫影壁、陶藝館、水上棧道及生態濕地等項目和景觀小品。
一處集藍莓種植、生產經營、旅游觀光、酒文化展示為一體的加拿大風情庄園已在沂山落戶。由秦池集團與加拿大賽維科技公司合資建設的秦池藍莓酒庄項目,總投資1.5億元,佔地1000畝,其中藍莓種植面積900畝,規劃建設用地100畝。
……
沂山借山引資,開發如虎添翼。僅2014年,沂山就吸引各種資本2.6億元投入開發建設。
傳承“基因”打造唯一
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創成國家5A級景區后,沂山以新型小城鎮建設為載體,始終牢牢把握傳承文化和生態兩大“基因”優勢,保護與開發並重,打造唯一,助力沂山提質升級。
在新的起點上讓沂山的開發有魅力、可持續、有影響力,關鍵在文化先行。對如何在挖掘當中提煉,在保護中傳承和弘揚,在建設中把文化進行物化,在發展中進行繁榮,沂山風景區對此進行了深入探索。他們認為隻有立足文化,全面挖掘遺產價值,弘揚優秀文化,才能利用豐厚的文化旅游資源和相關產業帶動,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
沂山歷史文化遺存豐厚,有著獨具特色的帝王文化、鎮山文化和北方民俗文化。東鎮廟和泰山岱廟的功用一樣,集聚起了沂山悠久的鎮山文化,自黃帝登臨沂山封禪,先后有十朝十六帝登臨祭封,東鎮碑林在全國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東鎮沂山祭儀在每個歷史階段都透露出不同的文化信息,是傳承、豐富和發展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以此為突破關口,投資1000萬元對東鎮沂山祭儀進行挖掘梳理,最終從全國申報的1111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實現了臨朐國家級“非遺”項目零的突破,進一步提升了景區的知名度和人氣。以此為著力點,精心打造集傳承、展示、觀光、休閑、互動為一體的東鎮沂山祭儀綜合傳承中心,打造國學和傳統教育基地。
在聖水河北岸,建設漢、明、清三大古建筑群組團。古建長廊串起亭台樓榭,周邊配套具有北方民俗特色的農家樂建筑群。游客可體驗不同時期的帝王文化和民俗文化,產生穿越時空的感覺。
以沂山民間傳說為藍本,歷史動漫劇《趙匡胤沂山伐韓通》進入創作階段。
對沂山眾多珍貴資源修復、完善、提高和整合,“喚醒沉睡資源”譜出了沂山“打生態牌、唱文化戲、念山水經、走特色路”的協奏曲。一步一景,一磚一瓦,沂山處處透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氣度。
沂山生態環境良好,小氣候條件比較優越,森林覆蓋率達到98.6%,為山東省之最。這裡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11萬個,是得天獨厚的“天然氧吧”。沂山風景區管委會將這一獨具的生態優勢和獨特的地勢轉化為發展的疊加優勢,將森林旅游、健康養老、體育產業和生態觀光等多種業態融於一山,增強了沂山的總體實力。
東鎮沂山祀山大典、國際百公裡戶外運動挑戰賽、東鎮廟會、槐花節……2014年第二屆中國沂山文化節活動異彩紛呈,一個個主題活動交織著生態和文化融合優勢。
沂山開發,既是遵循生態文明的發展規律去探索、去實踐的新型城鎮化實踐,又是以旅游活化文化遺產、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質的高端定位旅游開發實踐。
擦亮“招牌”優勢后發
吃住行游購娛既是使旅游業成為拉動性極強產業的要素,也是小城鎮提高承載力的重要抓手。沂山作為山東省第九家5A級旅游景區,成為繼“山水聖人”、“黃金海岸”之后的山東旅游第三極,將實現山東旅游的中路突破,這樣整個濰坊西南部就集聚成為引領山東旅游的中路集團軍。沂山風景區對進入后5A時代的沂山高端定位,精准發力,做大做強了一個個后發優勢。
借助沂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這塊“金字招牌”,沂山以建設生態文化旅游為特色的新型小城鎮建設為契機,推動旅游新業態新產品打造,拉動濰坊西南部的發展和崛起。
他們著力打造濰坊旅游的第一高峰。沂山是地理上的濰坊第一高峰,實現了濰坊市5A級景區零的突破,作為我市旅游產業發展的新引擎,當以山高海闊的胸襟,整合周邊資源,做活存量、做大增量,奮力挺進中國旅游品牌的第一方陣。
為了發揮出旅游品牌對區域發展的輻射力和吸引力的“蝴蝶效應”,擴大沂山知名度是首要任務。在創新宣傳營銷打響沂蒙山品牌中,沂山將宣傳營銷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們探索實行聯合營銷,聯合蒙山景區投入1000萬元與北京縱橫攬勝策劃集團合作探索進行托管營銷。組建專職營銷隊伍,由兩名班子成員分別牽頭常駐濟南、青島等重點地市,進行高密度宣傳營銷,先后與683家旅行社簽訂了旅游協議。大力開拓網絡營銷。與同程網、去哪兒網、途牛網、驢媽媽網等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成了微信公共服務平台,讓游客“指尖上觸摸沂山”轉換為“身臨其境體驗沂山”。
雄踞魯中,冠冕沂蒙,沂山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品牌優勢和基礎條件,優越的區位交通優勢,成為我市南部打通外部的區位節點﹔豐厚的文化旅游資源,能夠大力提升濰坊南部發展的品質﹔良好的基礎條件,可以有效集聚資源加快城鎮化進程。今天,作為濰坊市西南部山區最具砝碼的發展節點,沂山良好的資源稟賦優勢大幅提升,而且其較強的區域融合發展優勢通過文化的輻射已經凸現,已經顯示出了帶動臨朐、青州、安丘、諸城等西南部山區旅游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濰坊西南部鄉村游以沂山為龍頭文化旅游產業融合抱團發展前景廣闊。
作為齊魯大地底蘊深厚的文化名城,我市將打造文化創意旅游基地作為重要戰略之一,沂山不負盛名,依托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和生態資源,積極發展旅游業,做好與文化的融合文章,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業融合度,增強了濰坊文化旅游產業集群的要素集聚能力,奮力推動全市文化旅游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方向發展,奠定了濰坊在山東旅游的中路軍地位。
全省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給沂山新的機遇,拓展了開發路徑:由近及遠,實行主題化、區域化開發。引進建設藍莓酒庄、影視基地和大型娛樂設施,逐步形成旅游特色小鎮。同時,還開發生態農業觀光游線路。大量栽植草莓、蘋果、桃、杏、梨等作物,讓游客既能賞花海、聞花香,還能親自動手採摘果實,充分體驗原汁原味的鄉村氣息。
多贏的綜合開發優勢讓沂山融入全市均衡發展大格局中,與突破濱海和“兩河”開發發展戰略相互呼應,深度融合。“兩河”均與沂山源遠流長、息息相關。其中濰河的主要支流汶河和彌河主流,都源出沂山。汶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已於2014年3月開工建設,總投資5600萬元,建溢流壩、滾水橋,河道開挖疏浚,兩岸復堤並打通交通道路,栽植各類綠化苗木,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了村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
正本清源,加大沂山開發保護力度,對我市貫通“兩河”全域,打造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聯動示范區,引領帶動水網城市建設,功在當今,利在后世。
上一条:
临朐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产业集群
下一条:
临朐县供电公司优质服务带来渔业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