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过万难招管理人才 轻松体面成求职“关键词”
作者:青州招聘网 来源:qingzhoujob.cn 日期:2018-05-30 浏览

继3月10日的一场招聘会结束后,春节假期后7场“春风行动”市、镇联动专场招聘会全部落下帷幕。据统计,7场专场招聘会,143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7277个,共吸引求职者上万人次。今年我市用工和就业形势如何?什么岗位人才需求量最大?与往年相比呈现出哪些新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分别走访了节后7场招聘会,了解今年求职招聘的新变化。

        

企业:普工最为短缺 管理人才月薪上万也难招

    

  每年春节后都是招聘旺季,今年也不例外,节后7场招聘会,每一场都是场面火爆。 通过走访,记者发现,今年我市不少招工企业用工需求量增长,特别是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电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需求依然旺盛。在岗位方面,一线操作工以及管理人才持续走俏。“诚聘一线操作工200名,男女不限,只要您加入,踏实肯干,年薪5—10万等您来拿!”“诚聘普工50名,计件工资,月薪不低于4000元,缴纳保险。”……在现场,类似这样的招聘简章随处可见。开发区某蓄电池企业招工负责人介绍,他们这次准备招收200名普工,主要是因为企业效益好,订单充足,而且今年又新上了几条生产线,急需大量一线工人。

  在现场,记者发现,为了招到人、留住人,除了薪酬待遇不低外,各招工企业还打出许多福利牌吸引求职者,4000元以上月薪、缴纳基本保险、8小时工作制、每周固定休息日已成为许多企业招收普工的“标配”,而“包吃包住”“带薪休假”“节假日探亲路费报销”等众多软福利可谓是五花八门。

  “招收生产经理,月薪不低于10000元;招收设备工程师,月薪15000元以上……”除了普工持续吃香外,记者发现,今年不同于往年的是,许多企业拿出高薪来聘请管理人才。虽然薪水不低,但前来咨询的人并不多,一些企业招工负责人表示,这些高薪岗位对求职者个人要求都很高,没有一定的能力和资历是很难胜任的。“一般情况下,招收管理人才要比招收一名普工要难许多。”一企业招工负责人坦言。

         

求职者:多为“骑驴找马” 寻求轻松体面工作

  

  7场招聘会走访下来,记者发现,虽然我市众多企业拿出更高的薪水、更优的待遇来吸引求职者,月薪上万的岗位也不罕见,但是面对企业抛出的“橄榄枝”,求职者们仍不紧不慢、不惊不喜,轻松体面的工作成为许多年轻求职者求职的“关键词”,而一些70后、80后求职者也多是“骑驴找马”,更不着急。在招聘、求职中,企业急、求职者不急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143家招工企业提供的7277个岗位中,月薪4000元以上外加各项保险和待遇的工种比比皆是,然而求职者乏乏。与之相反的是,某事业单位招收乡镇工作人员10名,月薪2000元左右,需要笔试、面试等,仅一天报名者就超过了100人,以90后居多,其中不乏男性报名者。“企业工资待遇不低,怎么不去应聘,而这个工作月薪只有2000元左右,够用吗?”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报名者。“企业上班多辛苦,不愿去。这个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好在工作轻松体面,我们没有生活的压力,不在乎工资多少。”现场不少报名者有着同样的想法。

  记者在现场发现,90后的就业观正在悄然改变,比起工资待遇,这一人群更加注重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许多人是宁“缺”也不“将就”。

  相较于90后,70后、80后求职者多为“骑驴找马”。“年后找工作很容易,如果能找到工作环境更好、工资福利待遇更高的企业就跳槽,若实在找不到就再回去上班。”求职者王先生直言,自己在一家企业干了4年,从事电工工作,按件计酬,每月工资有5000元左右。自己有技术,跳槽很容易,跳槽不仅看工资高低,还要看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如果工作环境宽松,发展前景好,哪怕工资稍微少点也没有关系。

  市人才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里至少70%的求职者目前是有工作的,“骑驴找马”的心态普遍存在。正是受这种心态的支配,不少求职者对企业的招聘持观望态度,导致企业和求职者互看对眼的并不多。

       

部门:服务更周到细致 就业创业可现场咨询

    

  招聘会现场,市人才市场还专门分别设了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点、法规政策宣传点等,为求职者提供更多周到细致的服务。

  “企业工资没发够该咋整?”“我如果今年回高邮上班,那之前在外地交的养老保险怎么办?” “我想开一个网店,可以找你们的创业导师指导下吗?”在各宣传点,市场相关工作人员对每一位求职者前来咨询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就业创业培训等问题进行现场讲解。

  市人才市场负责人表示,从春节后举办的7场招聘会来看,今年的用工形势总体好于往年,除个别劳动力需求量大的企业缺少一线工作人员外,总体用工缺口不大。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人力资源市场仍将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大型招聘会,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牵线搭桥,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针对缺工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该负责人还提醒:对企业而言,要招到工,更要留住工。能不能留住工,关键还要看企业本身,用人单位要善待职工,规范用工行为,自觉保障职工的劳动合法权益。同时,求职者也要脚踏实地,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劳动技能,以适应市场和岗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