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背景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国家领导人的重视。2007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对中央政策研究室编印的《简报》(第33期)所刊“大连农民工工会有效促进社会和谐”一文作出批示。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等也分别批示,要求各级工会切实履行依法维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职责,为促进社会和谐扎实工作。
大连·信阳(新县)进城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是在大连市与信阳市两地工会联手指导下,于2003年11月在大连西岗区组建的一个以无单位依托、零散流动非正规化就业农民工为对象的新型工会组织。组建四年多来,按照“源头建会,属地管理,联合互动,双向维权”的运作机制开展工作,不断探索创新,逐步规范完善,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工作成效。日前,就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这一话题,本报记者与相关人员进行了对话。
让阳光温暖家乡农民工的心
专家简介
袁继斌,大连•信阳(新县)进城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主席,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大连市五一劳动奖章”“大连市劳动模范”。
记者:大连•信阳(新县)进城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是在什么背景条件下成立的,经过几年历程,为农民工做了哪些实事?
袁继斌:大连•信阳(新县)进城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成立于2003年11月20日。工会联合会的成立,目的是把家乡农民工组织起来,这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告别落后与贫穷,成千上万的河南省新县农民陆续走出大别山,来到北方城市大连从事拆除业。在十几年的拆除施工中,有不少农民工因工伤致残,有多名农民工因安全事故死亡。由于是流动作业,又由于这个行业层层转包的特性,从而形成了脆弱的责任链,使这些民工每遇安全事故,经常难以得到应有的赔偿。
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让阳光温暖每一个农民工的心,只有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下,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在信阳市、新县和大连市、西岗区工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大连•信阳(新县)进城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应运而生。根据新县在大连从事拆迁行业7000余人主要集中在三个乡镇的实际情况,联合会下设3个分会,依法按程序选举产生工会委员47名,主席1人、副主席7名。在酝酿联合会班子人选过程中,均征求输出地乡、村两级党组织意见,由新县总工会提名,经会员代表选举产生,选举结果同时报信阳市总工会,大连市和西岗区总工会备案。联合会实行流动会籍制,由新县总工会登记颁发会员证,农民工凭会员证到工会联合会报到,联合会登记造册后送西岗区总工会注册,纳入西岗区总工会管理。
工会成立后的四年多里,维权和帮困成为中心工作。四年多来,共调处维权案例近200起,争取或追回各种补偿金达500多万元。为加强对农民工人身伤害的补偿保障机制,还组织办理民工意外伤害险5000余份;工伤保险6800份。再也没有发生一起因维权过激而发生的刑事案件。随着会员人数的不断增长,扶贫帮困比例也随之增加。帮扶举措极大地缓解了困难农民工的生存压力,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医疗保障。从工会成立至今,共帮扶救助贫困民工110人次,金额达80余万元。通过工会这个平台,我们将党的关怀送给了每一个家乡农民工,让每个农民工的心中,充满了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温暖。
如果说,农民工的权益通过工会组织得到切实保障而令人欣慰,那么,农民工工会四年多的历程,让我们农民工的思想觉悟和自身素质得到提升,则是又一令人欣喜的亮点。过去,在散兵游勇无组织管理的时期,农民工为自己的利益想得可能多一些。而现在,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奉献,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献爱心,已成为农民工会员骨干们的共识和行动。几年来,会员和骨干为家乡交通、水利、教育、扶贫助学捐款570多万元;为家乡建设投资置业3000多万元。同时,我们还大力引导和提倡为大连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的农民工会员不仅在当地施工和生活中力求文明行为举止,而且,我会的骨干成员还陆续为大连社区建设捐款8万余元。为表彰我会会员和骨干们奉献社会、回报家乡的义举,家乡河南省、信阳市先后授予5名会员省、市级“五一”劳动奖章;3人被大连市、西岗区授予市、区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创新不止 活力无限
专家简介
陈民,河南省信阳市总工会主席,农业、农民、农村和农民工方面的工作经验丰富。
记者:农民工加入工会和双向维权是新生事物,信阳市总工会提出并开展这项工作的起因是什么?
陈民:河南信阳市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著名的劳务输出地。全市793万人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高达228.6万人,几乎涉及到每个家庭。2001年,商城159名农民工在南方某市身患矽肺病,致8人死亡,另有几十人已经感染。当地工会组织获知这一情况后,本着强烈的事业心大声疾呼,引起了地方党政的高度重视,几经周折,在全国总工会等社会各方的支持下,最终为罹患矽肺病死者及其家庭成功索赔440多万元,被媒体称为“全国工会农民工维权第一案”。针对这一事件,信阳市总工会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分析由此透示出的农民工权益问题,并深入思考新时期工会组织的职能定位与创新发展。首次全面阐述“农民工是工人阶级队伍新成员”的理论观点,作出全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会承诺。会后,针对信阳外出务工人员多、地点分散的特点,首创了“源头建会,属地管理,联合互动,双向维权”的全新工会工作机制,科学回答了“农民工是谁”、“农民工维权靠谁”的重大工运理论问题,同时回答了“如何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如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实践操作问题,被作为全国工会三大维权机制之一在全国工会推广。
记者:信阳市总工会是如何认识和引导农民工维权的?
陈民:农民工是不是工人阶级?能不能加入工会?工会要不要维农民工的权益?面对这些敏感性极强的重大问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为此,我们专题研究马列主义的有关文献和工运理论及工会发展史,并在深入农民工务工地和家乡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和魄力,提出农民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是工农联盟的天然纽带,具备了工人阶级内涵与外延的所有属性,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可以加入工会,理应作为工会工作对象,理应旗帜鲜明地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针对维权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农民工自身特点,信阳工会提出,破解农民工入会难题,必须加强“源头建会”,将农民工发展为工会会员,实现“组织起来”;解决农民工问题,主要靠务工地工会,必须实行流动会籍管理制度,落实会员待遇,实现“属地管理”;增强维权实效,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和中国工会的统一的组织框架内开展维权活动,通过输出地工会与输入地工会联合互动,实现“双向维权”。为促进双向维权理论系统化,信阳市总工会先后撰写了《农民工维权论》、《农民工维权百问》、《双向维权的理论与实践》、《农民工加入工会知识读本》等多部专著。在“转型中国的公益诉求与农民工维权国际研讨会”、“国际劳工权益维护研讨会”等学术研讨会上,信阳工会以双向维权理论作支撑,以实践作例证,科学回答了西方对中国农民工人权问题提出的种种质疑,提高了中国工会的国际影响力。
记者:几年来,信阳市总工会是如何开展双向维权工作的?
陈民:信阳农民工双向维权工作机制,集中体现了工会工作社会化、群众化、法制化的特点,体现了“外出务工入工会,有了困难找工会,依法维权靠工会,提升素质到工会”的总体要求,彰显了工会组织的无限魅力。
一是构建立体式维权网络,搭建维权运作平台。2006年4月,信阳市总工会会同全国律协和清华大学,联合创立全国工会首家农民工维权专业网站,创设了律师和个案维权两大信箱,为农民工维权政策咨询、司法援助开辟了“绿色”通道,搭建了组织维权、阵地维权、网上维权立体式维权平台。
二是整合社会化维权资源,增强维权运作能力。信阳工会与市、县法院成立了农民工维权案件合议庭,依法合理裁定维权个案300余起;与司法部门联合成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提供司法援助4800余次;与工商联联合创设了企业农民工维权示范岗1128个;与清华大学联手创立了农民工维权服务互动机制,办理维权个案达73例。
三是加强城际间维权合作,扩大维权运作成果。争取输入地工会支持,以个案维权为突破口,配合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输入地的市区工会,成功解决了一批维权难度大、社会影响大、农民工受伤害程度大的维权个案,以实际行动叫响了“农民工依法维权靠工会”的口号。
四是实施一体化系统工程,拓展维权运作领域。筹建了河南省首家农民工培训学校,下设5个分校。在此基础上,整合信阳市18个职业技能培训基地、65家社会化培训机构、8家境外就业培训机构,年培训农民工19万人,实现了农民工技能等级再提升。全面推行“新农合进城”制度,以工会驻外维权服务中心为平台,解决外出农民工就医难、看病贵问题。2007年,信阳市95%以上的农民工参加了“新农合”,12万农民工家庭享受补偿金近9000万元,农民工“小病拖、大病抗”现状明显改观。在全市各中小学设立农民工留守子女俱乐部,实施“留守子女关爱工程”,30万农民工留守子女同在蓝天下健康成长;加大困难农民工救助力度,4年筹措资金600余万元,救助特困农民工家庭11336户,形成了以双向维权为主体,农民工就业、就医、就学和社会保障等维权服务一体化的维权体系。
记者:经过几年的努力,开展双向维权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民:双向维权,凝聚了信阳工会干部的智慧和汗水,其多重的社会效益,不仅体现在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当代工运理论,为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工农联盟,提供了实践依据,同时为改进新时期工会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团结和动员农民工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