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沈洋闫祥岭)年轻的生命未等拼搏成功,便匆匆离去,留给亲友无尽的悲痛和整个社会的沉思。
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购房买车的经济压力、教育子女的责任和赡养父母的义务,多重压力聚集在一起,让很多职场中的年轻人不断透支健康、透支身体。
去年,慈铭健康管理集团针对全国11个城市的22万余名企业职工的一项调查显示,36.3%的人每天工作时间在9-10小时以上,超过五分之三的人认为加班已经成为常态化。
“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显示,约六成员工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组委会首席统计专家于世北说,经常加班、饮食不规律、持久而无缓和的紧张压力,会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常见的是精神疲倦、记忆力下降、创造力缺乏以及代谢失调、免疫力降低,继而会患上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当人们普遍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时,这就意味着社会很难说健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迎生说,我国目前社会结构快速转型,导致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社会关系等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失调”,并对个体产生了不同种度的影响,通过压力、焦虑、挫折等表达出来的各种负面情绪加剧。
李迎生说,“亚健康”社会需要“社会医学”来治疗,首先是理念上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其次要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不仅包括社会保障的完善,还应包括通过完善社会政策以保障公民的健康权、教育权、就医权等各种社会权利。此外,政府还要强化对“亚健康”人群的服务,这是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应有之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建议,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尤其要提高警惕,调节好生活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定期进行身体健康体检,了解身体状况,尽早进行健康干预。
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维护上班族的正当权益,补上法律短板也不容忽视。迄今为止,“过劳死”在法律上仍是一片空白。目前,我国法定的职业病目录有10大类115种,但“过劳死”不在其中。